返回

皇明圣孙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15章 朱元璋驾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降临,寝宫内烛火摇曳,朱元璋在汤药里安神补血的药材的药力作用下渐渐入睡,他的呼吸变得平稳,朱标才蹑手蹑脚地起身起来。

    时间过得很快,东宫外的树叶从绿变黄,渐渐飘零,过了不久,又下起了雪。

    这一年的冬天,新年之际,在凤阳养老的勋贵们,都接到了诏令。

    都已经是古稀之年的开国勋臣,坐着火车来到长江以北下车,随后坐船渡过长江。

    韩国公李善长、颖国公傅友德、宋国公冯胜......再加上一些侯爵,可以说很久没这么凑得齐过了。

    宫墙深深,前面一溜宦官开道。

    他们踏着积雪被清扫后露出的路面,缓缓步入皇宫。

    而徐达已经在前面等他们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位“塞上长城”,是大明军界第一代将帅里,如今唯一还在位的人了。

    “天德,好些年没见了啊。”李善长轻声感叹,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沧桑,却也难掩内心的激动。

    同样胡子花白的徐达什么都没说,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。

    一起从乱世里杀出来的情谊,此时早已无需多言。

    “总算是能见到上皇了。”

    李善长点头附和:“是啊,想当年咱们跟着上皇南征北战,何曾想过能有今日之安宁。”

    傅友德拍了拍身上的雪花,笑道:“说得好,咱们这把老骨头,还能为上皇敬一樽酒,也算是不枉此生了。”

    冯胜则是一脸凝重:“只希望上皇龙体安康。”

    宴会在武英殿举行,殿内灯火辉煌,暖意融融,驱散了冬日的严寒。

    各自的案几上铺满了各式佳肴,香气扑鼻,皆是淮西诸将喜爱的家乡风味。

    朱元璋坐在主位上,身着一件绣有龙纹的锦袍,虽然面容略显憔悴,但依旧微笑着,望着眼前这些陪伴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的老兄弟们。

    在朱雄英的搀扶下,朱元璋站起来在原地迎了迎。

    “来来来,都坐下,咱们今日不谈其他,只叙旧情。”

    勋贵们依次落座,他们都已须发皆白,还有的人身形佝偻,但那份从战场上磨砺出的豪迈,却丝毫未减。

    “可惜鼎臣见不到咱们这帮老兄弟齐聚了啊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声叹息,众人皆是怔然。

    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,朱元璋就十分想念汤和,便派人召汤和入宫,此时的汤和已经病入膏肓,朱元璋与汤和叙起小时候和青年时期起兵的艰难往事,汤和不能说话,只能不停地流泪,想要叩首,朱元璋也是痛哭流涕,随后不久就寿终正寝了,享年七十岁整,朱元璋痛哭,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,谥号“襄武”。

    而汤和作为朱元璋最要好的儿时玩伴,也是陪伴他走过了一辈子风雨,甚至比马皇后陪伴的时间还要长的人,他的离去,对于朱元璋,打击同样不小。

    眼下故友皆是垂垂老矣,朱元璋也不免伤感。

    朱元璋举起酒杯,却并没有喝,而是以酒酹地。

    “刚才那杯酒,祭汤和!”

    朱雄英及时续上酒杯。

    朱元璋勉力站了起来,拍去了朱雄英想要搀扶他的手。

    “这杯酒,祭常遇春!冯国用!俞廷玉!邓愈!胡大海!曹良臣!康茂才!”朱元璋顿了顿,“也祭,朱文正!”

    众勋臣肃然,尤其是冯胜,听到其兄名字的时候,更是红了眼眶。

    “这杯酒,祭四十余年来战死的将士们!”

    三杯酒撒在了地上,酒水流在红色的地毯上,更像是有殷红的血水流出来一样。

    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的朱雄英,看着这些上一个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,蓦然想到了一句唱词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江水,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,徐达忽然举起酒杯大声说道:“今日有酒,何妨畅饮?”

    朱元璋轻轻一笑:“天德知咱!今日就如同往昔一般,痛饮千杯,不醉不归!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响应,举起酒杯,一时间,武英殿内充满了欢声笑语,仿佛时光倒流,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、并肩作战的年代。

    酒过三巡,话题渐渐转向了往昔的战役与趣事,每一个人都打开了话匣子,讲述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。

    朱元璋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插话,补充细节,或是开怀大笑,仿佛在这一刻,他真的放下了所有的重担,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候。

    “记得那次鄱阳湖大战,咱们以少胜多,那场面,真是惊心动魄啊!”傅友德感慨道,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。

    鄱阳湖大战,是有历史记载以来,华夏爆发的规模最大的内湖水战,前后历时三十七天,时间之长,规模之大,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,战斗程度之激烈,在华夏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,这场水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进而建立大明奠定了基础,可以说,朱元璋得天下,就是从这一战开始才算真正有了真龙气运。

 

第315章 朱元璋驾崩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